8月16日,一加推出了Ace2 Pro,距离上代产品一加AcePro发布刚好一年零一周。
历时一年,一加Ace2 Pro相比前代产品全面升级:采用骁龙8Gen2+LPDDR5X+UFS4.0,存储升级到最大24GB+1TB,首发京东方Q9+发光材料屏幕,采用索尼IMX890主摄、大尺寸仿生振感马达。同时,在软件方面整合了ColorOS超算平台,加入了微架构超算引擎、内存基因重组技术、焕新存储技术。
【资料图】
最关键的是,一加Ace2 Pro起售价为2999元,顶配价格3999元,与上代3499元-4299元的价格绝对是加量又降价,卷麻了!
关于一加Ace2 Pro的主要卖点,我大概梳理了以下几点:
1. 旗舰水平的性能配置
高通骁龙8Gen2标准版,12GB起跳最大24GB的LPDDR5X内存,256GB起跳最大1TB的UFS4.0存储。在目前这个时间节点,依然算是旗舰水平的性能配置。特别是存储方面,一加坚持“大内存”思路,最高24GB+1TB的组合算得上是一步到位,至少3年内都不会落伍。拥有大内存后,一加Ace2 Pro优化了内存效率与后台应用驻留能力,最高实现了41个常用应用72小时保活,应用开启速度与使用流畅度显著提升。
SoC方面,这个价位有高通骁龙8Gen2标准版、联发科天玑9200+、高通骁龙8+Gen1等几种选择,其中高通骁龙8Gen2标准版肯定是最高的,不过价格也是最贵的。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也在会上说,用这个芯片要贵2亿元。之前有供应链的朋友说,一颗高通骁龙8Gen2的价格大概是1100元,如果这样算,一加Ace 2 Pro把价格做到2999元也算是诚意十足了。
2. 天工散热系统
用了高通骁龙8Gen2,一加目前又改走“性能”路线,那么在散热方面自然要给足。一加Ace2Pro搭载的“天工散热系统”也算是一个卖点。拆解开来,就是一个等效面积9140mm²加入“拉瓦尔气道”设计的VC均热板、航天级金刚石导热凝胶和航天级超导热石墨。在这方面我不专业,坐等热力和材料领域的专业人士科普。其实我比较关心,“拉瓦尔气道”以及双层均热板是如何增强散热效果的,肯定不是“一加一等于二”那么简单。
3.首发京东方Q9+发光材料屏幕
这块来自京东方的6.74英寸AMOLED曲面屏分辨率为2772×1240,拥有120Hz可变刷新率和最高720Hz触控采样率,支持2160Hz高频PWM调光;采用最新的Q9+发光材料,全局默认最高亮度550nit,全局激发最高亮度1200nit,局部峰值亮度达到1600nit。
4. 支持湿手触控的灵犀触控技术
虽然触控技术属于屏幕特性的一部分,但是灵犀触控技术更偏向于算法优化,同时对体验提升非常明显,所以我觉得可以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独特卖点。根据一加的说法,就是借助特制的屏幕芯片和空域卷积滤波技术、自电容技术、单连通域单指技术三个触控核心算法,来还原湿手情况下的真实手指信号,大幅提升湿手操作的精准度。这就好比用特殊的算法,过滤掉了水对触控操作的干扰,合理还原手指信号,在刷牙洗漱的时候也可以操作手机了。
除了以上几个卖点外,一加Ace2 Pro还有一些比不上旗舰机型,但是在同价位产品中具备竞争力的特性。
一是搭载屏下超薄指纹解锁模组,位置更靠近屏幕中间,用拇指操作更加顺手。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略高,不过这是趋势,未来估计中端机也会大量跟进。
二是主摄采用索尼IMX890传感器并且支持OIS防抖,并且拿到了OPPO下放的影像算法引擎和ProXDR光子矩阵技术,确保主摄水平在线,让中端机日常也可以拍出好照片。不过除主摄外的其他摄像头规格一般,广角800万像素、微距200万像素,前置1600万像素,只能说是中端机的常规配置。
三是采用大尺寸仿生振感马达。这个马达在一加11首发,并被一加Ace2 Pro沿用。iPhone就凭借大尺寸振动马达的振动体验收获众多好评,一加Ace2 Pro采用这颗安卓阵营尺寸最大的振动马达,可以提供更丰富、更强烈的振动体验。呃~~~
四是首发直充架构的150W长寿闪充。其充电效率达到99%,支持多种快充规格,最快17分钟可以从1%充至100%。一加Ace2 Pro还针对边玩边充的场景专门进行优化,提高充电速度并大幅降低充电区域温度。
最后说一点,和常规的终端性能机仅强调规格配置不同,一加Ace2Pro在外观方面也比较到位。外观设计延续了数字旗舰一加11的风格,辨识度非常高。镜头模组是一整块3D立体玻璃,采用了“仿真纹理设计”工艺和“微米级光刻纹理”。玻璃后盖配色采用了“极光绿”和“钛空灰”,质感还是相当可以。当然,中框还是塑料材质,这是中端机的常规操作。再说了,套上手机壳,也分辨不出来。
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说一加会坚定选择“产品力优先”,从一加Ace2Pro来看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。在中端价位上,没有为了低价而过度阉割,性能配置一步到位,同时也希望尽可能多地保留旗舰机的质感。这种做法,是否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