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通讯员 曹勇 邵宇云

高烧不退、全身酸痛、淋巴结肿大……南京市六合区的高先生没想到,因为在菜地里干个活,自己却连续高烧一个多星期,差点危及生命,起因可能来自蜱虫的叮咬。近日,经过江苏省人民医院(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)感染病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,高先生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。

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陈念介绍,5月以来,该科已经接诊了20多例因蜱虫叮咬后,出现发热、白细胞血小板降低、重要脏器受损等症状的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陈念建议,户外工作者、徒步旅行爱好者和田野劳作的农民要尤其做好防护,注意扎紧衣领、袖口、裤脚等,不赤脚穿凉鞋在草丛灌木中行走,尽量避免在草地上坐卧。

病情严重或引发心肌炎等症状

今年60多岁的高先生,家住南京六合,平日经常在地里劳作。5月的一天,当高先生和往常一样,忙完农活回家后,夜里却发起了低烧,全身还出现酸痛、乏力的症状。刚开始的时候,高先生和家人还以为是普通的感冒,以为休息一下就会慢慢好转。但让他们没想到是,高先生在低烧两三天以后,却突然高烧到40度持续不退。

了解到高先生的野外劳作史后,结合其白细胞,血小板下降,当地医院高度怀疑是蜱虫叮咬后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也称蜱虫病。随后,当地疾控部门的血清结果,也证实了医务人员的判断。

考虑到病情严重和治疗条件等原因,高先生儿子带着他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就诊。感染病科主任医师陈念接诊后,立即对高先生进行系统的对症和支持治疗,保护和减少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。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,高先生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。

无独有偶,家住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沈女士,也是因为在家中的茶园中采茶后,高热持续不退,继而确诊为蜱虫病。

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,可携带病毒、细菌、立克次体、原虫等多种病原体。它们通过吸食血液,损伤宿主皮肤,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森林脑炎、蜱传出血热、Q热和莱姆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,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。其中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发的蜱传疾病。

陈念介绍,一般来说,轻症可自愈,但如果患者病毒载量高,多器官功能受损,特别是引发脑膜脑炎、心肌炎、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,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。

野外回家后要特别注意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虫叮咬

每年 5~7 月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时段。蜱虫喜欢藏身于野外的草丛灌木中,通常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,活动范围很小,只等“猎物”——人畜靠近时才攀爬上去吸食血液。这种小虫,专挑人们皮肤较薄娇嫩处“下手”,比如头皮、耳后、腋下、腹股沟、腘窝、脚趾间等部位。

“蜱虫病也可能通过患者血液、体液和气溶胶等途径传播。”陈念主任医师表示,蜱虫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,只要不与感染者排泄物、分泌物直接接触,做好防护,也不用过于担心会被传染,大家也不必恐慌。

今年,露营、户外徒步成了越来越多人周末或假期的放松选择。陈念提醒,家长尤其要提醒孩子,不要到荒草地、灌木丛里嬉戏。蜱虫病是人畜共患病,狗、牛身上也会遭蜱虫叮咬,所以照顾接触动物也需注意防范。

“野外回家后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、耳后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虫叮咬,因为蜱虫唾液里的某些成分可以让人感觉不到疼痛。万一发现被蜱虫叮咬,应该及时去医院取出蜱虫,不要采取硬拉的方式,避免其蜱虫头部口器残留在体内。一旦出现被蜱虫叮咬后发热等症状,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。”陈念医师说。

推荐内容